7月17日清晨,兰州中山桥畔已有不少游客驻足。河面吹来的凉风带着水汽拂过脸颊时带着沁人的舒爽,手机上实时显示的24℃气温,与全国多地40℃左右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这座刚刚凭借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入选国家级避暑旅游推荐名录的西北城市,正以贯穿日夜的“清凉”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国家级名录加持 兰州成避暑“新宠”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25年16条全国避暑旅游线路,甘肃三条线路上榜,其中“陇秦山水·古道西风”线路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纳入国家级推荐名录,这一“国字号”认证让原本就以夏季凉爽著称的兰州热度再度攀升,成为全国游客眼中的“避暑绿洲”,近期八方游客蜂拥而至,文旅市场掀起新热潮。
数据印证着这份热度:截至7月中旬,兰州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47%,酒店入住率连续三个月稳定在85%以上;夜游黄河项目游客量暴涨285%,游船班次加密至每15分钟一班仍座无虚席,岸边的茶摊从清晨到深夜座无虚席,三炮台盖碗茶的清香与黄河蜜的甜意,成了游客眼里最具烟火气的背景。

游客心声:在兰州的夏天遇见“西北惊喜”
“从南京38℃的高温里钻出来,下火车第一口风都是凉的!”来自南京的李立深站在中山桥上,举着手机给家人直播,镜头里黄河波光粼粼,远处白塔山绿意盎然,他计划用三天时间逛遍兴隆山、石佛沟,“昨晚在兰州的宾馆休息,比家里空调房舒服多了。”
江苏的王乐乐是第一次来兰州,她的相机里存满了黄河母亲雕塑、金城关的照片。“本以为西北夏天会干燥炎热,没想到这里又凉快又湿润,清晨在黄河边散步,风吹着一点都不闷。”她特意拍了段茶摊视频发朋友圈,配文“26℃的夏天,配三炮台刚刚好”。

“全国都在喊热,这里简直是‘避暑天花板’!”来自广东的旅游博主@阿泽的旅途正对着云台讲解,身后的游船刚刚靠岸。他已经在兰州待了五天,白天拍吐鲁沟的森林秘境,晚上剪中山桥的灯光秀,“粉丝催我赶紧出攻略,说要组团来‘躲暑’。”
深圳研学团的张旭和陈鹏则对黄河的“动态美”印象深刻。“课本里说黄河是‘母亲河’,亲眼看到才懂那种壮阔。”张旭指着河水说,昨晚夜游时彩灯映着波浪,像一条发光的丝带,“同学都在计划明年暑假再来这里的时间,兰州的气温比空调房有灵魂多了。”
气候与文旅双加持 清凉经济激活城市动能
兰州的“清凉底气”,源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据甘肃省气象局专家介绍,兰州夏季受东南季风与河西走廊冷气流共同作用,既避开了极端高温,又保持了适度湿润,近十年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0-26℃,35℃以上高温日数年均不足10天,显著低于同纬度城市。

依托这份清凉优势,近年来兰州着力打造“黄河避暑之都”品牌:整合兴隆山、吐鲁沟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森林景区,构建“2小时避暑圈”;推出“白天登山吸氧、夜晚滨河纳凉”的系列立体旅游产品,让黄河风情线的茶摊、非遗皮影戏、水幕敦煌舞成为夜间经济的“主角”。
如今,清凉经济正带动城市迸发新的活力:城郊农家乐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羊皮筏子体验项目预约排到一周后;金城关文化街区的非遗展演场场满座;暑期中山桥上游客济济……炎炎夏日,黄河之滨清风吹拂,送来丝丝凉爽。兰州正因“清凉之约”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宋戈 李晔瑶)